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包裝茶飲機能爭霸戰

台灣的茶飲料市場去年約有200億元規模,今年雖然受景氣影響,成長幅度有限,但產品名稱帶有油切、分解、茶花、茶多酚等的機能茶飲料卻表現亮眼,往年在總市場占比不到10%,今年業者預估將突破15%,達到30億元規模。

■ 茶花擠掉油切寶座
在今年暑假之前,以「油切」為訴求的機能茶飲料在市場大行其道多年,尤其在藝人小S邊跳邊說「切、切、切」的廣告帶動下,油切在台灣被消費者認為與「去油、減肥」有關,似乎喝下油切茶就不怕大啖美食可能帶來的肥胖問題,因而特別受歡迎。不過今年7月「油切」一詞被人踢爆為廠商誤用,銷量重創。

早就虎視眈眈的茶花飲料迅速竄起,接替油切茶飲料的地位。泰山黑松最早推出,尤其是黑松「花太郎」讓人印象深刻,不但意外捧紅演員,更在極短的時間內拿下2%市占率。

市場龍頭維他露每朝健康不甘示弱,強打「体脂肪戰鬥營」力保市場版圖,9月更出其不意推出加量2倍的双茶花綠茶夾擊,黑松反應很快,馬上修推出改版的雙倍茶花應戰。

■ 不添加 直接訴求茶葉成分
然而,機能茶飲料市場在一片以添加膳食纖維茶花抽出物為訴求主題吵得沸沸揚揚,但目前標榜添加有茶花成分的產品,則尚未申請國家認證的保健食品標章,因而成為競爭對手攻擊的焦點。

統一茶裏王推出濃韻系列,雖然是後發產品,但直接切中對手產品,強調「不用添加,就有效果」,並邀請中山醫學大學進行10周人體試驗,得到連續攝取綠茶或烏龍茶飲料2周後,可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及不易形成體脂肪的結論。

通路業者觀察,機能茶飲料的消費大多是有目的取向的,品牌忠誠度略高於一般的非機能茶飲料,若口感有明顯的優勢,也有機會切入,長遠看,機能茶飲料約有2、3成的占比會成為常態,國內市場還有發展空間。







沒有留言:

加入書籤

Share/Save/Bookmark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