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調味手法分解:更新

首先,我們必須先有個觀念,人的感官知覺是非常主觀、抽象的,所以必須先統一對於感官知覺的描述詞,好讓彼此之間瞭解,所要表達的「感覺」是什麼。我們可以透過「風味輪」(如圖一)上的名詞,來描述自己所體驗到的風味。先有了一致性的方向,才能在感官知覺的表達上產生相近的見解。




對於感官知覺的表達上有了相近的認知後,以下我以「巧克力調味乳」為例,來說明這個產品概略的調味方式:
以巧克力調味乳而言,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嗅覺」「味覺」
在嗅覺方面,我以表現出巧克力的真實風味為目標。在我的印象中,巧克力調味乳應具有:可可生豆香味、烤焙後的可可味、烤焙苦味、可可脂味、糖香味、焦糖味、乳香味。所以我將這些味道分佈排列在產品的前、中、後味之中:

前味:烤焙後的可可味、烤焙苦味、可可脂味。
中段:烤焙苦味、可可脂味、可可生豆香味、糖香味、乳香味。
後味:可可脂味、可可生豆香味、焦糖味、乳香味。

並且在融合香味之後,加上肤喃酮(一種糖味呈味劑,減少砂糖的使用,並降低甜膩感),幫助各種香味的融合,使產品風味整體化,並呈現出應具有之「調性」。




在味覺方面,為了呈現產品良好的口感、真實的風味,我選用了一些材料,使它們發揮出應有的特性:

高脂可可粉:富有豐富的可可脂,增加巧克力調味乳的風味(也增加了苦味)。
膠體:鹿角菜膠(似果凍般的);三仙膠(似牙膏般的);CMC(似羹湯濃稠的)。當然,最後必須將產品的比重調整到一定範圍內,才是一支理想的巧克力調味乳。

一種食物(或飲料)應包含以下的感官知覺:
1.視覺:外觀、包裝、衛生條件。
2.嗅覺:當然是指前、中、後味啦~
3.味覺:酸、甜、苦、鹹、鮮。
4.觸覺:辣、澀的表現;食物流經口腔的質地感覺。
5.聽覺:喀滋喀滋、咕嚕咕嚕....,咀嚼食物產生的聲音刺激。


擔任產品研發工作,我寧可將其視為「創作」的過程,而非一件「差事」。試想一想,每一種素材對我來說,就像是音符之於音樂家;色彩之於畫家。例如:電影,就是利用影像、音效、進行的劇情節奏,來操作觀眾的情緒。為什麼偶像劇很難成為好戲劇,因為比較著重於「視覺」上的卡司,其他搭配的項目都相對不足,僅僅是將一堆「材料」堆放在觀眾面前。

又好比樂曲創作,裡面的「節奏」都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情,掌握住作品的「靈魂」、「原創精神」(在此指節奏、步調、調性),就容易激起共鳴...

因為我主導了產品本身的每一個細節,包括我希望客戶在使用這產品幾分鐘時,會「感受到」何種風味。我藉著產品,來與客戶對話。而消費者認不認同,將會很直接的反應在銷售數字上。


葛奴乙說:「我喜愛我的工作」。
是的,我也熱愛我的工作,並且願意付出許多時間,投資自己在專業上的能力。


(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本文原載於:

補充:SCAA Coffee Taster's Flavor WheelSCAA 咖啡風味輪)。








沒有留言:

加入書籤

Share/Save/Bookmark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