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老媽的下港肉粽

老媽的南部粽.jpg


「我一直覺得,老媽把做料理這件事,當成不斷實驗的過程。」


印象裡,我們家在30多年前一直在遷移,爸媽都是做營造業,哪裡有工作就搬哪裡去。野柳、萬里、金山、淡水、三芝、新店…,幾乎走遍了整個大台北地區,我的幼年時期,多半是在工地自顧自的玩耍中渡過,小時候吃便當菜的日子多過於自己煮食。


會結束這種遊牧的日子,其實是因為我和房東的小孫子起了紛爭,對方嘲笑我們是沒有父母的孩子,每天都巴望外出上工的父母回家。那是我印象裡第一次生氣,我不斷的把他的頭壓進水裡,不斷的壓,直到傳來房東奶奶焦急的叫喊。幾個月後,爸媽就在蘆洲,買了我們自己的家。


有了屬於自己的家以後,媽媽在家煮食的機會也多了。那時候才知道,原來老媽的廚藝實在是差強人意,常常能把一些家常菜,煮成我們無法辨識的菜色。老媽對於食材的組合,經常是出人意料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晚餐,時常引起老爸的咆嘯,我們這些小鬼頭,也只能選擇默默吃掉這些創意菜色。


這樣的創意老媽,也有堅持的味道,源自外婆教授的下港風味肉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當接近端午節的時候,就會有鄰居來詢問老媽包不包肉粽,常常有人特別跑來買老媽的肉粽,這也是老爸唯一無法挑剔的東西(老爸不吃糯米)。老媽的粽子料多實在,葉子裡包滿了土豆、香菇、栗子、蝦米、鴨蛋黃、芋角以及肥瘦適中的滷五花肉。將一串串包好的粽子放入鍋裡水煮,待鍋中傳來陣陣粽葉的香氣,粽子就可以吃了。


打開粽子,雖然不像北部粽那樣具有強烈的五香味,卻有種融合的味道。濕潤的糯米飯,吸收了各種食材的滋味,像母親一樣,把家人緊緊結合在一起。每一年吃到老媽的下港粽,我就會回想起年幼時那段遷移的日子,老爸的奮鬥與老媽的包容,還有外婆逆來順受的生活態度,都成了我幼年的重要回憶。


這幾天看到老媽依然精神奕奕的跑來跑去,少有白髮增長,還是一付隨遇而安的態度;回想自己年紀輕輕,雙鬢卻開始花白,看事越來越執著,或許我的老媽才是最懂得生活的人吧!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Share/Save/Bookmark

沒有留言:

加入書籤

Share/Save/Bookmark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