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種田的年輕人分別是蘇柏嘉與陳雅雯夫婦、楊壹光與楊鈞祐兄弟及徐信湖。他們都是新屋鄉人,分別在北部念商科、電子、電機工程,畢業後卻成為新屋鄉農會第八產銷班的班員。
五人中,除陳雅雯由商科改念屏科大農企系,其他四人都對務農沒興趣,「我從小田裡長大,寒暑假都要回家幫忙,想到種田,嚇都嚇死了」,楊鈞祐說出心聲。
「都是蘇伯伯(蘇柏嘉的父親蘇順基)把我們拐來」,曾想當電子新貴的楊壹光說,每次產銷班開會,蘇順基就邀他們參加,還說「年輕人給點意見」。他為參加產銷活動請太多假,「索性回來務農」。
蘇柏嘉家裡經營碾米廠,桃園農業改良場推出新品種芋香米,他父親蘇順基認為很有競爭力,但農村人力凋零,他以父執輩勸五人返鄉務農。
年輕人除了當農夫,還要架網站、設計商品、維修農機,為保護水源,徐信湖在插秧後,天天睡在稻田邊貨車上。蘇順基當「總監」,嚴格監督,甚至請農改場專家提供技術。
因為芋香米品質穩定,荷蘭貿易商終於來下訂,二公斤 真空包裝白米,歐洲共同市場賣到五百元,是國內價格的三倍。
陳雅雯說,客家花布當作包裝材料是客戶蕭媽媽的創意,蕭媽媽嫁女兒,訂購芋香米當訂婚禮,她裁出可裝六小包(三百克 )米的客家布包,鮮麗的布包很吸睛,讓陳雅雯決定把「桃園布包米」當成新商品。
【2010/02/08 聯合報╱記者吳佩玲/桃園縣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