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兩旁有許多銀杏與板栗樹,這時節經常可見道路兩旁曬栗子的景象。
林屋洞梅園周邊許多特產農家小吃店,經常走到路中攔車招攬觀光客。
包山禪寺位於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塢中,據史志資料記載,該寺初創于南朝之初,初名福願寺,梁大同二年(536)正式建寺。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賜該寺名為「顯慶禪寺」;因西山四面為水所包,俗稱包山,該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唐肅宗李亨又賜名為包山寺,所在的山塢亦得名為包山塢,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自唐朝至清朝,包山寺代稱江南名剎,高僧輩出,寺院亦經歷了多次興廢。解放初包山寺曾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時寺院被毀,1995年開始重建,至1999年秋基本建成,10月23日正式開光。
大雄寶殿正中供橫三世佛,中為釋迦牟尼,東為藥師佛,西為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左右脅侍為伽葉尊者、阿難尊者;橫三世佛背面為海島觀音,供觀音菩薩、善財童子、龍女及二十諸天;兩側為十八羅漢及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藏經樓(滿月閣)位于大殿後,其西側為禦碑亭。玉佛殿位于大殿西南側,內供漢白玉釋迦牟尼。祖師殿位于玉佛殿南,內供達摩祖師。
清順治年間,包山寺住持山曉和尚,應詔進京主持董鄂妃喪禮的佛寺活動,受到順治皇帝的賞識,得賜禦筆「敬佛」二字,成為鎮寺之寶,現在石公山上禦墨亭中的「敬佛」碑,即為光緒年間依真臨摩而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避免蘇州圖書館的四十多箱珍貴古籍被日寇所奪,將其移藏于包山寺滿月閣,住持聞達上人不畏艱險,歷時八年,終使文物得以保全,受到了民國江蘇省政府、省教育廳的嘉獎。寺中源于明萬歷年間的木刻方冊本大藏經,世稱萬歷藏、嘉興藏、徑山藏,是目前最為完整且國內僅存的兩部之一,十分珍貴,現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